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为让莞工学子传承革命精神,传播红色文化,学生社区知行学院举办“分享红色经典,弘扬革命精神”红色经典读书线上分享活动。(4月14号至4月20号活动总投稿数为53份。)
以下是此次活动中部分书籍分享,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经济与管理学院
刘映琦 推荐书籍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是一本由美国记者哈里斯创作的,讲述20世纪30年代中共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面临绝境,被迫转移,历经艰难险阻,终于脱离险境这类事件的纪实性文学作品。以外国友人的视角记录了一九三四年十月到一九三五年十月红军长征路途中发生的事件。
长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征程”,不是一场简单的战役,也不是简单的撤退。是红军置之死地而后生,履险如夷地从蒋介石为首的反动军阀所布置的天罗地网里走了出来。在这场似乎所有人看不到尽头的撤退之中,红军一次又一次在千钧一发之际避免了失败与覆亡。彭德怀元帅穿插纵深攻克娄山关;毛主席四渡赤水金蝉脱壳跳出四十万大军重围;红四团战士一昼夜奔袭240里飞夺泸定桥。每一次战斗都是艰难且至关重要,稍有差池红军就可能万劫不复。
在这内忧外患,危急存亡之秋。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共产党人和中国工农红军,攻坚克难,勇往直前。最终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取得战争的胜利!
在阅读全文之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到毛主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意气风发。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何铭锋 推荐书籍
《中共党史上的那些人与事
《中共党史上的那些人与事》的作者是江汉大学政法学院原副院长刘明钢,此书摘录文章皆为纪实文章。本书将中共党史上众多的革命人物和事件有机地串联起来,叙写了多位中共伟人的事迹。不少文章切入点新颖,以小见大,结合史料细节,作者只在一些细节上做了少许艺术加工,还原了中国共产党史上的革命人物和历史故事,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
书中《毛泽东和他的坐骑》一文蕴含的感情深沉且感人肺腑,文章表面是写人与马,实际是写战争年代领袖与群众之间的鱼水之情,可读性强,拉近了读者与革命前辈们的距离,引起读者共鸣,更能直接发挥思政育人的效果。
今年是建党101周年,深入学习“四史”,认真阅读《中共党史上的那些人与事》,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非常有必要。
经济与管理学院
张柱熙 推荐书籍
《周恩来传》
《周恩来传》是由外国学者迪克·威尔逊撰写的周恩来传记。作者自 1960 年一次与周恩来见面后,便开始收集该书的写作材料,其中包括周恩来的同事们的广泛回忆及国内外可供查寻的文献资料。以详实的资料为基础,这本书再现了周恩来具有传奇性的一生,分析了他的性格、气质和他的工作作风,以及他给新中国成立和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从童年、南开学校、五四风暴、青年团旅欧之部、从统一广东到北伐、在中共中央工作、长征等时期讲述了周恩来同志一生的传奇故事,读来荡气回肠,余味无穷。在浅谈我的感受之前,我想先说说这部书的主人公——周总理,简单介绍下一直以来我对他的印象。
周恩来年少时,给人最深刻的莫过于“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誓言,此后的人生,他也一直奔波在民族解放、国家振兴的旅程中。看他文质彬彬的外表,他是一个绅士;看他人生的轨迹,他是一个斗士;看他为人处世的艺术,他是名士。“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习近平主席如是说,用简明的几个形容词,便概括了周恩来的核心特质。
书中还介绍了周总理的出生家庭以及在文革期间鲜为人知的事,以及和毛主席的关系。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这本书都值得一读。
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
钟华嵘 推荐书籍
《刘胡兰传》
《刘胡兰传》,这本书主要描写了刘胡兰英雄革命的一生。她从10岁时就参加当地的儿童团,14岁时便加入了共产党,并成功当上了区里的妇女干事,可惜天妒英才,她短暂的一生结束在了15岁时国民党的大刀之下。虽然刘胡兰的一生只停留在了15岁,但是她的革命精神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刘胡兰传》便是一本叙述了她从一个普通农村姑娘成长为英雄的书籍,记述着刘胡兰同志不平凡的革命的一生。
枫叶依旧,巾帼永存。刘胡兰用她短暂的一生,奉献给了革命。在我们的脑海中,女孩就是家里挑担子的好能手,但刘胡兰的故事告诉我们,巾帼不让须眉!
即使千秋万载,红色革命光辉也闪耀其中。在错综复杂的历史长河中,忘记历史就是背叛!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每一个为我们社会带来和谐的革命英雄。这些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革命烈士,就像一块块鲜红的铺路石,静静地躺在雨中,铺出一条火红的道路,指引着我们去找寻梦想中的彩虹。
让我们阅读《刘胡兰传》,享受红色经典,寻找红色轨迹!
文学与传媒学院
谢沁艺 推荐书籍
《小兵张嘎》
《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十三岁参加八路军,自己本身是“小鬼”,也结识了不少同辈的“小鬼”,他们一起在战火中滚了七八年,打过仗,吃过苦,经受了锻炼,同时还耳闻目睹了许多“小鬼”们的英雄事迹,受到真切的感动和吸引。于是,他综合了生活中发生过的和可能发生的“小鬼”们斗争的故事,创作出了《小兵张嘎》。小主人公张嘎,之所以塑造得有血有肉,可亲可爱,首要的一点是作者在逼真地再现了抗日战争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之后,毫不掩饰地写出了嘎子的成长过程。写出了一个不懂事的农村顽童是怎样为国恨家仇所驱使,走入到抗击侵略者的队伍,直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战士,从而使读者的心灵受到一次战火的熏陶、斗争的洗礼。
粤台产业科技学院
熊日升 推荐书籍
《青年邓小平》
邓小平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走向,也改变了每一当代中国人的命运。解读邓小平的政治生涯及其行为逻辑,就是解读当代中国,解读个人命运背后的历史变局。
本书的文笔细腻,描述生动,解读了邓小平的故事,让我懂得我们当前在校大学生们正面临着人生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期。时代要求我们要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全方位面对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奉献,而通过邓小平的例子,我们知道更要学习不畏挫折,这些都是我们将来面向社会和生活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我们要努力学会做一个符合国家繁荣富强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句话,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在校大学生必须从现在做起,树立并牢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文学与传媒学院
徐可 推荐书籍
《历史的温度》
《历史的温度》中有一篇文章叫《他没有军衔,但人人称他“将军”》,这篇文章以“他的名字,其实我们都很熟悉,但他究竟做了什么,未必每个人都十分了解”开篇。用东北反日救国总会的宣言引出杨靖宇这一英雄人物;令日本人头疼的“癌肿地带”是杨靖宇所带领部队的活动地带,而他,被日本人称为“东边道社会治安之癌”。
杨靖宇是鄂豫皖苏区及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率领我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此篇文章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抗战时期杨靖宇的故事,“杨靖宇这个名字,开始成为关东军的一个噩梦”,以四名叛徒彰显出杨靖宇的热血与坚毅。最后以日本军的角度,侧面展露杨靖宇的骁勇善战。
杨靖宇在抗战时浴血奋战,不畏艰险。抗战结束后,按他与赵尚志指挥的部队数量,按序列应该是国民党中将级别。但没有人给杨靖宇授予过军衔。虽是如此,但我想,杨靖宇与他的战友在漫天飞雪中与日寇以命相搏时,应该也从未想过自己是什么军衔。
在抗战过程中,这样的中国军人有很多,他们前仆后继,在这场持续十四年的捍卫自己名族生死存亡的搏命之战中,他们从未停歇,也从未退却。他们中有些烈士的名字或许并未传至今日,但我们依旧需怀有敬畏与爱戴之情缅怀他们,他们,都是中国的“将军”!
怀着崇敬之心捧起书籍,带着许多思考合上书页。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革命先辈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第三期的书籍分享已结束,让我们期待下一期的书籍分享吧!
图文编辑 | 黄璐华
初审 | 吴云开
复审 | 邓敏君
终审 | 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