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下午,知行讲堂——《非遗匠人在东莞》在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学生中心小剧场举行。本次讲堂由东莞市文化馆非遗保护部副主任黄凤琼主讲,220名师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堂伊始,黄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非遗的定义和特性。她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传统的、口头的、无形的文化形式,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大类。这些文化形式具有时限性、活态性及重要价值等特点,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紧接着,黄老师详细介绍了东莞市的十大国家级非遗项目,如东莞千角灯、龙舟制作技艺、莞香制作技艺、樟木头舞麒麟、莫家拳等。她通过精彩的讲述、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图片资料,让同学们对东莞的非遗项目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此外,黄老师还介绍了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成果。她表示,近年来,东莞市在非遗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许多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得到了有效传承和发扬。同时,还开展了一系列非遗展览、文化活动等,为推广非遗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通过这种方式,非遗文化得以焕发新的活力,为东莞的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至此,本次讲堂圆满结束!
学生心得
东莞非遗,深邃厚重。黄凤琼老师的讲座让我领略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些传统技艺和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瑰宝,更是民族的骄傲。我深感保护非遗的重要性,希望更多人能关注和传承,让这些文化瑰宝熠熠生辉。
——郭瑞丹
参加了黄凤琼老师关于东莞非遗概况的讲堂。我深感震撼,也自豪于东莞非遗文化的丰富多彩。通过学习,我更加了解了当地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和珍贵价值,并认识到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
——张颖
黄凤琼老师的讲座让我觉得学习非遗文化是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它不仅让我了解到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样表现形式,更激发了我对文化传承的热情和责任感。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探索,为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龙至善
今日有幸听了“东莞非遗概况”讲座,更荣幸聆听了黄凤琼老师的分享。她以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保护实践经验,为我们揭开了东莞非遗的神秘面纱。黄老师不仅讲述了非遗项目的历史与技艺,还强调了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她的执着与热情,让我深切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和保护工作的意义。
——周杰
观看黄凤琼老师所分享的《非遗匠人在东莞》讲座,收获颇丰。通过这次讲座,我对东莞的非遗项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我深感非遗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独特的技艺和历史价值,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郭钰泉
图片:高子彬;编辑:陈玉娜;一审:韩树青;二审:谈娟;三审:黄艺琦